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 報送單位
        • 刊發時間
        • 傳播渠道
        • 是否原創

        臺灣海峽地震福建震感強烈 省地震局發布權威辟謠和科普

          11月26日7時57分在臺灣海峽發生6.2級地震,隨后余震接連發生,截至11月29日8時,共記錄余震199次,其中3級地震20次,4級地震8次,最大余震為ML4.9級。

          由于此次地震震感強烈,相信福建沿海地區的網友應該都有明顯的感覺,再加上余震頻繁,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恐慌。而就在地震發生后不久,一則開頭為“親們看來得信了,福建難逃一劫了,中國地震局預報:未來兩周內中國還將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的消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瘋傳,更是讓福建沿海的群眾們心里發慌。福建省地震局通過《網絡辟謠舉報平臺》進行權威辟謠,這則消息系老謠新傳,我省近期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網絡辟謠舉報平臺》也邀請到了福建地震監測預警中心的多名專家學者,為網友詳細介紹此次地震震感強烈原因以及地震預警等相關問題。

          福建省地震局回應網傳內容不實

        (關于“福建將發生7級大地震”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瘋傳)

          從各大平臺流傳的消息截圖看,大致內容為“根據中國地震局的預報,未來兩周內中國還將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廣東、福建等地為重點。福州連江出現大規模蛤蟆遷移,結合李四光的預言,福建人近期要注意觀察周圍是否發生動物異常行為,河水井水變色翻騰以及地震云的現象,不管是真是假作為福建人都宣傳一下。”

          針對網傳的內容,《網絡辟謠舉報平臺》記者聯系了福建省地震局了解情況,省地震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則消息提到的幾點內容均不屬實。根據福建省地震局的回復,記者整理了相關內容:

          1.中國地震局從來沒有發布此類預測意見;

          2.“大陸板塊破裂”和“地球外殼逆轉”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3.震前動物異常確實在有些地震發生前存在,但動物異常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氣候、環境等都會引起動物異常反應,也就是說動物異常并不一定是地震的前兆,此外福建省地震局也沒有接到5月19日連江大規模蛤蟆遷移的報告,同時蛤蟆是一種需要冬眠的動物;

          4.關于地震云的說法也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已有氣象專家指出這是無稽之談;

          5.關于李四光預報了四個地震也是謠傳,謠言散播者將地震預測和地震預報混為一談,同時“預報”的四個地震中最后一個地震的地點是隨性的,事實上同一消息已經在全國其他省份如湖南、湖北、山東、福建等地出現過,只不過將地點、時間做了變更,相關單位都曾經辟謠過。

          另外,為了及時消除群眾的恐慌,福建省地震局在11月26日就已發布通報稱:根據福建地區地震活動性和前兆資料綜合分析,目前未發現近期福建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前兆異常;福建陸域近期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福建省地震局在26日發出的通報)

          “福建地震警示”多年前就曾在我省傳播

          那么,這則消息是否為“老謠新傳”呢?記者上網搜索后的確發現很多類似的“預測內容”,每當有地方發生地震后就會出來“趁熱”傳播。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2018年10月11日,湖北秭歸縣發生M4.5級地震后,在當地流傳一則《地震警示,湖北》的消息,除了地震發生點變成了湖北外,其余文字內容與在我省流傳的消息基本一致。隨后,湖北省地震局就在官網進行了辟謠。

        (湖北省地震局在官網對“地震警示”謠言辟謠)

          不僅在外省,早在前幾年類似的“福建地震警示”謠言就已經在我省流傳過,造謠者已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請網友切記勿隨意造謠傳謠。

        (晉江警方在2016年曾對“福建地震警示”造謠者進行處罰)

          最后,福建省地震局通過《網絡辟謠舉報平臺》告訴網友幾條快速識別地震謠言的辦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已經規定,只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權向社會公開發布地震預報。任何單位和個人,包括中國地震局都無權對外發布地震預報;因此凡是說某某人、某某單位等預報地震肯定是謠言。

          2.凡是將發震時間“預報”到一天以內(甚至“精確”到幾點幾分)者,或者將發震地點“預報”得十分具體(具體到××鄉、鎮、街道轄區)者,肯定都是謠言。因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預報能力都無法達到這樣的水平。

          3.凡是貼有“洋標簽”(即說國外××專家已預報)的地震傳言肯定都是謠言。因為不可能也不允許進行地震的“跨國預報”,也從來沒有外國專家預報過中國的地震。

          4.凡帶有迷信色彩或伴有離奇傳說者的地震傳言都是謠言。

          ?震中距離近、震源深度淺導致震感程度強烈

        (網友紛紛在社交平臺表示從未感覺過這么強烈的地震)

          雖已證實關于“福建地震警示”的消息為謠言,但這次臺灣海峽地震著實讓我省的民眾感受了大自然的強大威力,不少網友都表示從未感受過這么強烈的震感,這也是近年來發生在我省周邊的強震事件之一。那么同樣是發生在海峽地區的地震,為什么就這次地震的震感格外強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震感程度呢?《網絡辟謠舉報平臺》記者采訪了福建地震監測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張紅才。

          不少福州的網友提出疑問:為什么福州離震中距離較遠但依然有很強的震感呢?張紅才告訴《網絡辟謠舉報平臺》記者,強震激發的地震波中的長周期成分會傳播到更遠的地區,當高層建筑結構自振周期與這部分地震波周期較接近時,地震動(備注: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運動)將被放大,會使得居住在高層的民眾震感加強,與居住于低層的民眾震感體驗截然不同。此外,福州屬于盆地區域城市,受“盆地效應”影響,地震動也會有一定的放大,也使得福州地區民眾的震感程度較周邊區域更為明顯。總而言之,不同城市、不同樓層震感程度的差異,既與地震自身的特性密切相關,也受民眾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

          張紅才表示,地震發生的位置、震源深度、發震斷層的特性等直接決定了震感程度。此次地震發生于臺灣海峽南部海域,震中距離我省陸地最近僅為110千米左右;而以往臺灣地區發生的強震距離我省大都超過200千米,所以震感較弱。其次,根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的震級為M6.2,震源深度為20千米,屬于淺源強震;通過對此次地震發震斷層的分析顯示,誘發此次地震的是一個近南北向、左旋走滑為主的正斷層。綜合分析可見,本次地震震中距離(福建)近且震源淺,因此地震釋放的能量比以往更多,造成福建沿海民眾震感強烈,且有感的范圍較廣。

          “根據震后第一時間發布的鄉鎮地震儀器烈度報告表明,漳州、廈門、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區鄉鎮儀器地震烈度大都為5度,即這些區域內的絕大多數民眾都有強烈震感,懸掛物(如吊燈)也有明顯的大幅晃動。而距震中較近的34個沿海鄉鎮儀器地震烈度則達到6度,這些區域的民眾不僅震感程度更為強烈,建筑結構甚至有輕微破壞的可能。” 張紅才說。

        (不同儀器地震烈度對應震感說明)

          利用科學的方法可一定程度提前預警地震

          網傳的觀察動物、地震云等方法都不是科學預警地震的依據,那么地震能否提前預警呢?福建地震監測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韋永祥通過《網絡辟謠舉報平臺》進行解疑釋惑。

          韋永祥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兩種地震波:一種是速度較快但震動較弱的縱波,一種是速度較慢但震動較大的橫波。縱波比橫波先到,兩者到來的時差與地震震中的距離有關,臺站(即地震監測臺)離震中越遠,縱波與橫波的到時差越長。地震預警系統就是利用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以及電磁波遠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來實現的。在大地震發生后,預警中心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影響程度和預警時間;并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

          “以這次地震為例,地震在7時57分25秒發生,地震縱波在7時57分43秒(震后18秒)首先傳播到陸域臺站,地震預警系統在7時57分52秒(震后27秒)接收到信息并發布第一報地震預警信息。此時地震橫波還未傳播到陸地,還有約8秒傳播到廈門市,約13秒到漳州市,約16秒到泉州市等,這些時間就是各個市的地震預警時間。”韋永祥說。

          韋永祥高級工程師提醒:地震預警系統能給民眾帶來一定的采取避震行動時間,網友可在福建省地震局官網下載“地震預警APP”。(記者 揭曉經)

          原文鏈接:http://fjnews.fjsen.com/2018-11/29/content_21729722_4.htm

        對該稿進行如下四項評分,每項滿分為10分。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重點推薦、填寫推薦理由等,感謝您的支持!
        是否重點推薦                  
        請輸入驗證碼
        提交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5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