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送單位
- 刊發時間
- 傳播渠道
- 是否原創
- 今日頭條
- 2018-12-19
- 網站
- 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假語錄在我面前,我卻當了真
最近,馬思純的文藝女青年人設,崩塌了……
先是在微博上抒發自己對張愛玲《第一爐香》的讀后感,被網友指責沒文化,“雖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也有人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 ????”
隨后又被張愛玲書迷@張迷客廳 挖出微博上發的張愛玲語錄其實是假的,張愛玲沒有說過“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也沒有說過“你說你懂得生之微末,我便做了這壯大與你看……”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隔著屏幕都替馬思純捏把汗,不過馬思純隨后坦然表示:“感謝指正,虛心接受”,并轉發了張愛玲假語錄的合集:
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怕來不及。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相逢,不是恨晚,便是恨早。時間無涯,剛好趕上。假如失去了情人而仍然和原配妻子在一起,那么這個原配妻子就成了飯渣子老是粘在身上,情人就是心口那顆難以忘記的朱砂痣。 …… 在那個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年紀,小編還曾摘抄過這里面不少句子,在夜深人靜時暗自傷神。結果這些語錄都是假的,感覺不會再愛了。
仔細想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中過“假語錄”的毒。
寫在QQ空間的個性簽名,分享在朋友圈的名人心語,寫進高考作文中的“某某某曾說過……”。
這些句子或許曾讓朋友圈散發著文藝的氣息,或許曾讓作文取得高分,但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它們到底都是誰說的呢?
有一種語錄叫做強行贈送,明明不是你說的,非得說是你說的。
強行贈送式假語錄
莫言:“我敬佩兩種人: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 這兩種人確實挺值得人敬佩,但莫言并沒有寫過這句話。本尊親自下場回復:“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這是誰寫的”
孟非:“若愛,請深愛;若棄,請徹底。不要曖昧,傷人傷己。” 這難道不是曾經火遍QQ空間的非主流名言“如果愛,請深愛”嗎?為什么要署名孟非?孟非的名言應該是有請1號男嘉賓吧~
孟非曾在《非誠勿擾》節目上辟謠:江湖上流傳著各種雞湯,沒有一句是我說的。他們說得很高級,我說不了這么高級的話。不過署名為孟非的各種雞湯依然沒有消停,孟非不得不再次辟謠:“再說一遍:這著名的十句話沒有一句是我說的!”。
白巖松:有時候,覺得自己其實一無所有,仿佛被世界拋棄;有時候,突然想哭,卻難過得哭不出來;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覺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了。印象中的白巖松一直是那個言辭犀利、視角獨特的主持人,啥時候變得這么多愁善感了?對此,白巖松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沒說過。我沒這么文藝青年。”
余秋雨:“你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你的將來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我真的感受到了我病了,這個社會也病了······” 余秋雨沒病,這個社會也沒病,病的是那些無事生非的好事者。余秋雨先生已經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發布辟謠聲明,明確表示這些句子都不是他寫的。“這種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強行贈送”的行為,也是對我姓名權的盜用,對我文學聲譽的侵害。”
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希望這些語錄的真正作者放名人一馬,自己的娃還是自己領走吧。
在“假語錄”屆,除了強行贈送,還有張冠李戴。明明是自己寫的東西,一不留神就變成別人的了。
張冠李戴式假語錄
余光中:“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這篇署名為余光中的文章《寫給未來的你》,其實是廣州籍女作家張梅30年前的散文作品,收錄在她的散文集《夜色依然舊》里。
30年前的舊作走紅網絡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但是卻莫名變成了別人的作品,也難怪張梅要說:"我覺得如果我再不維權的話,以后就變成我抄余光中的了"。
倉央嘉措:“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這幾句深情款款的話因穿越劇《宮》而走紅網絡,現在還有不少人能隨口哼哼兩句。可這級句話其實出自扎西拉姆多多的《班扎古魯白瑪德沉默》,作者是個廣東姑娘,不是倉央嘉措
哈文:“當災難來臨,戀人逝去……你才懂得愛與被愛的珍稀。” 這個想必不用多說了,真正的作者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專欄作者劉娜,最早發布在公號“閑時花開”上。
泰戈爾:“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首詩曾被譽為泰戈爾最美情詩,但翻遍泰戈爾的詩集也沒見類似的句子。它其實是作家張小嫻早年所做,出自其1997年發表的小說《荷包里的單人床》。
化用改寫式假語錄
楊絳:“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先生逝世后,她的“百歲感言”在互聯網上瘋傳,有的還以手寫體在網上傳播。對此人民文學出版社辟謠稱,出版社的責任編輯曾跟楊絳先生本人確認過,這不是她的話,手寫體的也不是她寫的。 網傳“百歲感言”前面內容確實是來自《走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后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楊絳的原文是: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張愛玲:“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原句應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出自胡蘭成所著《今生今世》,張愛玲自己的文章沒寫過這兩句話。
假語錄的流行,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網絡文化現象,甚至還激發了網友的創作熱情:
我即使是死了,釘在棺材里,也要在墓里,用這腐朽的聲帶喊出:我沒說過這句話。——魯迅世上本沒有名言,說的人多了,就成了我的——胡適若發現沒說過的名言,那就是我說的——蘇格拉底網絡信息紛繁蕪雜,偽造的名人語錄不勝枚舉,要減少被忽悠的可能,還是得多讀書,多讀原著,培養自己獨立思考之精神。
至于那些和小編一樣,每天打起12分精神為人類、社會和親愛的公司努力奮斗,卻“毫不在意回報!也不在意漲工資!更不在意獎金!甚至:我好累,但加班卻使我舒適!”的乖孩子們,也許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去讀書,那怎么辦!怎么辦?!

- / 導向正確(1-10) /
- / 事實準確(1-10) /
- / 影響力大(1-10) /
- / 辟謠效果好(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