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關于醫保的誤讀知多少?一起來看看

        來源: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發布時間: 2021-03-04 14:44:22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虛假宣傳醫保政策,誘導民眾使用醫保卡購買日用品、將閑置醫保卡借給他人使用等。這些行為真的沒有問題嗎?會造成哪些法律后果?與醫保相關的誤讀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看看。

          用醫保卡購買日用品,借與他人使用,都是騙取醫保資金行為!

          近日,我國首部《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將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明確要求,醫保基金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參保人員不得將醫保憑證交由他人冒名使用,不得重復享受醫保待遇,不得利用醫保待遇轉賣藥品。若以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為目的,將暫停個人醫療費用聯網結算3至12個月,并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條例明確,將日常監督檢查結果、行政處罰結果等情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平臺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懲戒。用醫保基金購買日用品等行為都是騙保行為,將會受到法律制制裁。

          刷醫保卡買藥必須帶身份證?不準確!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負責人表示,將“定點零售藥店提供藥品服務時應核對參保人有效身份憑證,做到人證相符”中的“有效身份憑證”解讀為“居民身份證”不準確,易對社會造成困擾。這里提到的“有效身份憑證”指能夠證明參保人參保身份的證件和憑證,包括醫保卡、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

          醫保個人賬戶取消之后,卡里余額會清零?不會!

          國家醫療保障局曾明確指出,“2020年底前取消”的是城鄉居民醫保中的個人賬戶,并不是所有醫保個人賬戶。城鎮職工醫保不會受影響。

          個人賬戶醫保卡里余額不會清零,居民個人繳費部分和政府補貼部分資金將會計入統一的統籌基金賬戶里,不論是住院或者門診就醫時,都可按規定比例進行報銷。

          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疫苗接種以后要自費?不會!

          我國將疫苗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人們平時熟知的“一類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就是免疫規劃疫苗。免疫規劃疫苗由政府免費提供,其與醫保目錄藥品是兩個不同的資金渠道,屬于公共衛生體系而非基本醫保體系。

          職工門診共濟改革讓個人吃虧?誤讀!

          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正逐漸在全國推廣,簡單來說,就是職工醫保參保人的門診費用由以前主要通過“個人賬戶”方式保障,轉為現在通過“共濟保障”,也就是統籌來報銷。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原來從統籌基金劃入個人賬戶的一部分資金不再劃入,而是留在統籌基金共濟使用。

          這里“共濟”的本質是保險,把大家的錢放在一起,給發生風險事件(疾病)的人用,共同抵御疾病風險。從表面上看,改革帶來的變化是參保人當期新計入個人賬戶的錢減少了,但這筆錢并沒有“丟失”,而是用來加強大家的門診保障。從長遠看,參保人不會吃虧,其醫保待遇是逐步提高的,特別是門診保障會進一步提高,且并不新增單位和個人繳費額度。(謝博隆)

          (綜合來源:@新華視點、新華網、央視網、北京日報客戶端等)

        責任編輯: 殷熒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50404